当前位置:首页>场馆介绍 > 孔庙、孔府、孔林(孔子故居)
孔庙、孔府、孔林(孔子故居)
2016-07-02 10:15:24
建立时间:
1504年
地理位置:
曲阜市东华门大街1号
荣  誉:
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联系方式:
0537-4411075
详细介绍
所谓“孔子故宅”,就是孔子当年的住宅。后世称“阙里住宅”,在孔庙的东路,原址即孔庙毓粹门东一个不起眼的小门,它是孔庙中最为古老的遗迹。门上曾悬挂“孔子故宅”匾额,相传孔子曾在这里生活居住。     诗礼堂 进入承圣门,迎面5间正殿,绿瓦悬山顶,名曰“诗礼堂”。这里本是孔子的故居,据《论语》记载,一次孔子站在庭院中,见儿子孔鲤从他跟前快步走过,孔子问儿子,学《诗》了没有,孔鲤回答没有。孔子对他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学《诗》,便无法与人交谈。孔鲤回去开始学《诗》。又有一次,孔子问他,学《礼》了没有,孔鲤又回答没有。孔子开导他说,“不学礼,无以立”,即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处世。后世为纪念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地方,辟建了此堂。 诗礼堂始建于元代,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修扩建。清初文学家孔尚任曾在这里为康熙皇帝讲过经书,并受到赏识而破格提拔进京做官。乾隆皇帝来曲阜朝圣时,曾多次赋诗刻石,立于堂右。现在,诗礼堂内新置“孔子事迹图”,系中国孔子基金会和曲阜文物管理部门于1989年仿照汉代画像石联合制作而成。 诗礼堂东侧有厢房9间,为礼器库,储放祭祀用的器物。堂前有个开阔的院落,祭祀前,赞礼生都要在这个院子里演习礼仪,做好充分的准备。院中有一株唐槐和两株银杏树,虽历经千载仍枝繁叶茂。古人有诗赞曰:   密叶蟠空拥翠云,深根贯石流琼乳。   苍皮皴蚀纹异常,天成篆籀分毫芒。   银杏树植于宋代,东雄西雌,浓荫葱郁,至今仍然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孔子故宅井 转过诗礼堂,有一个幽静的小院,院内有一水井,旁边立有一幢“孔子故宅井”石碑,相传为孔子当年汲水的地方。 孔子故宅井深3米多,水质清纯,被称为“圣水”。乾隆皇帝来曲阜祭孔时,在这里“饮水拜师”,被传为佳话。他说,“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我之师”。为纪念此事,在井西建一四角凉亭,亭内立有乾隆亲笔书写的“故宅井赞”碑,碑的四面都有刻字。乾隆皇帝曾九次来曲阜,其中五次在这块碑上题字,充分体现了这位皇帝对孔子的尊崇。井边石栏的东面四柱,南北方向用手拍打,可发出悦耳清脆长音,被称为“响石”。     鲁壁 孔子故宅井的东侧,一面墙壁高高竖起,形同照壁,前面一块石碑填红隶书“鲁壁”二字。这个并不起眼的墙壁,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见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文献的发现,被后世学者称为儒家原典文化的挡风墙。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将家中珍藏的经典书籍偷偷藏于孔子故宅的墙壁内。西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在扩建宫室拆除孔子故宅时,从墙壁中发现了《尚书》、《仪礼》、《论语》、《孝经》等书,这些典籍是用先秦时期的“蝌蚪文”书写的,所以被称为“古文经”或“孔壁古文”。但是,当时经师使用的经书都是用通行的隶书书写的,对于西汉人们来说是“今文”,经书称为“今文经”,与鲁壁内发现的经书文字书写明显不同。 本来,经书的书写不同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鲁壁内发现的经书却意义非凡。儒家典籍在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几乎焚毁殆尽,汉初复兴儒学,统治者不惜重金,下令广求古籍,甚至向年老的儒者求教,请他们凭记忆背诵古经,用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便是后来所说的“今文经”。汉代设立经学博士,他们研习的就是“今文经”,并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但是,鲁壁发现的经书与他们所读的“今文经”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当时的经师们极力排斥“古文经”。与此同时,一些学者看到“古文经”的价值而极力推崇,由此引发了我国学术史上今古文之争。 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金代在孔子故宅内建立殿堂。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重修孔庙时,将金丝堂迁往孔庙西路,在原地方建立了诗礼堂。为褒扬孔鲋对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又在诗礼堂的后面建鲁壁。
基地分布
基地排行
Copyright © www.sd-ai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 最佳分辨率1440*900 IE最低兼容8.0版本 鲁ICP备1103577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