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场馆介绍 > 刘勰故居
刘勰故居
2016-07-08 11:40:11
建立时间:
建于南北朝
地理位置:
莒县城西6公里处浮来山风景区内
荣  誉:
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联系方式:
0633---6222177
详细介绍
刘勰故居在山东莒县浮莱山定林寺内。定林寺,相传始建于南北朝,今存建筑为清代重修。主要建筑有大佛殿、三教堂、校经楼等。校经楼原名毗卢阁,相传为刘勰校阅经籍处,故名刘勰故居。定林寺,始建于东晋,兴起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全寺南北长95米,东西宽52米,总面积4900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以山门、大雄宝殿、校经楼、三教堂为中轴,大雄宝殿为主体向前后左右展开。定林寺是山东省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为北方禅宗发源地。   刘勰(约465年—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和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文心雕龙》 《梁书·刘勰传》载:“勰,字彦和,东莞莒人,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刘勰生于465年,37岁便写出我国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全书分10卷50篇,计3万7千余字,概括了从先秦到晋宋千余年间的文学面貌,评论了200多个作家,总结了35种文体。 校经楼 校经楼位于定林寺中院,原名毗卢阁,为浮来八景之一。院内垂槐罩地,青桐参天,青桐深处的那幢二层小楼就是校经楼,它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勰校经之所。这座小楼玲珑别致,造型古朴,门额上镌刻“校经楼”三字,为郭沫若1962年所题,据《南史》载:“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梁书·刘勰传》载:“勰,字彦和,东莞莒人,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刘勰生于公元465年,约卒于公元532年至539年之间,他家世寒微,地位低下,幼年丧父,继之丧母,孤苦伶仃,但他笃志好学,博览群书,精研经论,到37岁,便写出了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全书分10卷50篇,计3万7千余字,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巨著,它基本概括了从先秦到晋宋千余年间的文学面貌,评论了二百多个作家,总结了35种文体,相当全面地探讨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艺术方法,并建立了体大虑周的理论体系,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文学创作的许多问题,如艺术构思、艺术风格、继承和革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等,刘勰在总结前人意见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专题论述。“此书成稿后,颇受当时文人学士的赞赏和推崇。”刘勰由此名声大振,做过梁朝的步兵校尉兼东宫通事舍人,但宦海茫茫,仕途坎坷,刘勰并不得意,晚年的他看破红尘,便遁入空门,燔发为僧,法号慧地,在此教经。
基地分布
基地排行
Copyright © www.sd-ai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 最佳分辨率1440*900 IE最低兼容8.0版本 鲁ICP备1103577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