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万书波连破花生高产纪录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19-12-26 来源:大众日报 03版
□ 大众报业记者 郭春雨 范佳
12月25日,山东省政府网站发布关于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授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万书波研究员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万书波自1982年以来,始终针对我国花生产业重大技术需求潜心研究,在花生栽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在其近40年的科研生涯中,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6项国际与国家发明专利,均瞄准国家关心、社会关注和农民关切的难点热点,突破多项中国乃至世界纪录。
近40年间,万书波带队研发、推广了3项农业部主推技术、7项山东省主推技术、24项行业标准、47项地方标准,将科研成果耕植于祖国大地,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少用种子夺高产
在植物王国里,花生是独特的存在——它地上开花、地下结果,且一定要在黑暗的土壤环境中才能结出果实。
60岁的山东农民孟祥伟种了30年花生,历来坚信“一穴两粒播种才能保证出苗率、是创高产的唯一途径”,但最近几年,他的观念变了。2014年,他第一次选择每穴只播一粒种子,将双粒播种穴距16厘米改为单粒精播穴距10厘米。
这次改变,还要从万书波几十年前的一个想法说起。
花生适应性广,是保障油脂安全的重要作物。然而花生单产不高一直是制约我国食用油脂产业发展和农民种植花生积极性的瓶颈。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花生平均亩产不足100公斤,播种面积不足3500万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低产作物”和“小作物”。
由于种子质量问题,农民为防止缺苗断垄,便在一个穴中放两粒甚至多粒种子,这样种下去的种子相互竞争,难免出现大小苗现象,还造成种子的浪费。
20世纪80年代,刚大学毕业的万书波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非得一穴种多粒?”万书波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通过每穴单粒播种减少用种量,并适当缩小穴距增加穴数来提高花生产量。
近几年,万书波团队在单粒精播技术模式、增产机理、配套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探索,创建了以单粒精播技术为关键核心、配套钙肥调控和“三防三促”技术的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在青岛平度、临沂莒南、烟台莱州、泰安宁阳、聊城冠县,以及新疆、湖南、吉林等地进行试验示范。单粒精播比双粒播种每亩减少用种4000粒左右,亩用种量减少20%左右,但产量增加超过8%。
近几年,万书波团队进行的花生单粒精播技术试验示范屡获高产,曾经752.6公斤的亩产量创造了我国花生单产新纪录。2015年,他们在平度市古岘镇春花生攻关田实打验收,亩产782.6公斤,再次刷新了我国花生单产纪录。此项技术突破花生产量瓶颈,成为我国花生种植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已连续5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创新”是不变的主题
在万书波的研究中,“创新”和“首次”是不变的主题:创新了花生高油和高蛋白栽培理论,创建了花生品质评价基础标准,首次完成中国花生品质区划,建立了标准化优质栽培技术体系,促进了我国花生专业化生产和标准化种植,实现了品质产量协调提高。
经过10年定位试验,万书波首次证明化感物质是造成花生连作障碍的关键因素,揭示了其对植株生长发育和微生物区系的化感作用;他探明了根际微生物种群失衡、根系化感物质自毒、磷钾硼营养元素缺乏、土壤酶活性降低是连作障碍的主要成因,创建出以“冬闲换茬、翻转深耕、施用专用肥”为核心的连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万亩核心区平均亩产452.6公斤,较对照地块增产17.4%。
覆膜花生中期易徒长,后期易早衰,产量稳定性差。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万书波发现了土壤、肥料、根瘤菌三种氮源对产量的贡献,探明了氮磷钾钙和控释肥对衰老与产量的调控机理,提出了延长叶面积峰值持续期和增加后期光合产物积累是花生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确定了高产精量施肥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他创建了以“减氮增磷、增施钙肥、适期早控”为核心的覆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攻关田实收亩产698.7公斤,2万亩核心区平均亩产556.5公斤,20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508.5公斤,实现大面积亩产过千斤的突破。
花生“抱玉米大腿”
万书波连续8年带领团队在山东、河北、河南、吉林等不同生态区开展小麦-玉米/花生种植模式大面积试验示范,创建了“玉米/花生间作模式”。
“缺粮、缺油、缺饲料,同时施肥过量、农药超标、环境恶化让我们陷入了‘粮食怪圈’。破解这个难题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万书波说。
万书波团队成员、山东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佳蕾介绍,花生的种植面积全国7000万亩,山东只有1000多万亩。花生要扩大面积,又不能挤占粮食作物,“抱玉米大腿”的想法应运而生。
张佳蕾分析,玉米常年连作,会出现土壤板结等生产问题,而花生又是一种养地作物。“玉米/花生间作模式”结合了二者的特性,把玉米中间几行去掉改种花生,同时把玉米株数扩大,这样一边可以养地,同时还能保证玉米不减产,玉米结穗更大,并能增收一季花生。“万院长一直带着我们在作这方面品种筛选、模式筛选、机械化配套等一系列研究。”
“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技术”进入快速推广期,连续3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技术。
“搞科研不下地不行”,是万书波常说的话。“今年五一假期,恰逢花生下种,小长假他没有休息一天,在农科院基地一干就是三天。”张佳蕾说。
“他的思路一般人跟不上,我们都自叹不如。”2013年进入万书波团队后,张佳蕾感到自己进步相当快。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