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刊登“寻找清风”报道后,陈旭又收到一条关于“清风”的报料短信,该条短信上讲述,9日上午,自己有可能见到神秘的好心人“清风”。
一条来自德州的信息,报出“清风”新动向
“9日下午5点,有一位山东残疾女孩的妈妈报料,好人‘清风’早在几个月前便帮助他们一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刊登“寻找清风”报道后,陈旭又收到一条关于“清风”的短信,其在短信上讲述,9日上午,自己有可能见到神秘的好心人“清风”。
10日,陈旭向记者出示了该条短信。其上写着:“陈老师好,前几天我看你发了很多寻找好人清风的事,我一直在想几个月前到医院看望我孩子的济南人是不是你想找到人!我女儿段XX也是一个腿部残疾的孩子,8月份在河北邯郸华康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好像是21日下午来了二位好人,本来我老公问一个高个子人叫什么名字,给一个矮个子的人拦住了,说让叫清风!巧的是今天下午5点左右,这两个好人又来家里看望女儿了,给了孩子1000块钱还有米油牛奶等好多孩子爱吃的东西!我今天留心了,我想拍照,他们不让拍,问名字还是说是清风,我偷偷的拍了一个发你看看是不是一个人,送他们走时我还偷拍了车牌,车牌是济南的。在聊天中我说我家庭非常困难,老公去年打工把腰跌坏了,他们说如果好了可以去他们济南公司上班。”。
“原来他(她)不光只是关注南京残疾人慈善。”对于该条信息,陈旭意外之余又倍感欣慰。“他(她)应该一直都在关注着残疾人慈善事业,而且还不限于一个省份,让我们很感动”。
手机号是同一号码, 始终处于关机状态
根据陈旭提供的手机号码,记者联系到发信人。据悉,发信人名叫李秀丽,是德州临邑县翟家乡孙家村人,其女儿段涵(化名)双腿残疾。为了给女儿治病,老公常年在外打工,李秀丽则在家靠打零工照顾女儿。为了治病,两人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虽然家庭贫寒,经常请假治病,但她依然品学兼优,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而且能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并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李秀丽介绍,今年8月,自己女儿在河北邯郸市一家医院住院治疗期间,有两位好心人前来探望,“那天是8月21日下午,一高一矮的两个中年男子”。两人表明来意后,为李秀丽女儿送上了鲜花、水果等慰问品,“本来她老公想问一个高个子人叫什么名字,给一个矮个子的人拦住了,说让叫‘清风’。”
“上周六,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清风,问家里有没有人,要过来看望下孩子。”李秀丽说,接到电话后,不出十分钟,上次在来医院探望自己女儿的两位好心人便来到了家里,还带来了1000块钱还有米油牛奶等零食。
“他们在家呆了10多分钟便走了。”李秀丽说,自己与陈旭一样,也非常希望能找到“清风”。
虽有了“清风”新的动向,但陈旭发现,该女士所提供的“清风”手机号与自己所掌握的手机号是同一号码,“拨打时,一直提示是关机,对方应该是只有打电话时才开机。”
“清风”极有可能是济南人,济南红十字会也曾收到其捐款
“问名字,他们还说是‘清风’。”但从两位好心人的口音、以及驾驶车辆的“鲁A”开头的车牌号,李秀丽猜测他们应该是济南人。更让李秀丽确认自己想法的是,在聊天中二人得知李秀丽老公去年打工把腰跌坏而只能赋闲在家时,“好心人说如果好了可以去他们济南公司上班”。
神秘好人“清风”先是出现在南京,而后又在德州临邑现身。“清风”到底是谁?是个人还是社会爱心团体?李秀丽并没有从对方那里得到答案。
记者搜寻济南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在“2019年捐赠资金接收情况公示”上显示“2019年10月29日,‘清风’捐助2000 元”。对此,济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爱心人士不留姓名和电话的捐赠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对于“清风”相关信息并不了解。
“或许做好事不留名就是他们的一种风格”尽管相处时间短暂,但李秀丽却能感觉到,‘清风’非常尊重捐赠对象,“他说资助者和受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还一直鼓励我女儿,好好学习,长大毕业找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等有能力再去帮助需要的人群”。
类似的话语也经常鼓励着陈旭。每次“清风”给互助社寄来捐赠品,陈旭总会把这些物品转交给最需要的残疾人朋友。“我们把“清风”捐给互助社的善款都用在困难残疾人的身上,众多残疾人朋友都希望有一天能见到这位好心人”。
记者手记:
与其寻找不如保持神秘,让“清风”吹得更远、更久
面对“清风”的低调神秘,陈旭等人却始终坚持要找到他(她)。“既然对方不愿出面,如此坚持寻找会不会给对方带来不必要的烦恼?”面对记者询问,陈旭也表达了类似顾虑,但他始终强调只是希望借此来表达他们对于“清风”的感激之情。
“做好事,不留名”,古已有之。这种行为告诫人们做慈善应高风亮节,但其侧面也反映了慈善捐赠人的捐赠隐私应该予以尊重。若被披露,慈善捐赠人有可能会受到来自各社会方面的“骚扰”,对慈善捐赠人正常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因此,慈善捐赠人个人不愿公开其相关信息,在情理之中。根据此前类似报道,部分慈善捐赠人在捐赠信息披露过后,会受到不同形式的骚扰,如爆炸短信、骚扰电话、请求募捐等。这不仅仅严重影响了慈善捐赠人的正常生活,还给捐赠这项公益事业带来负面冲击。
“捐赠者乐善好施,接收者坦然接受,这才是真正健康的慈善。”山东大学社会学专家张洪英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慈善观念正由捐助者体现个人道德层次向捐助者体现社会责任感观念转变,“捐助者做好事不愿留名,就应尊重捐助者的隐私权。”
正如“清风”发给陈旭的短信,“善不为人知才是真善,我还会继续关注和支持你们,请不要再找我了,我也不会出来!谢谢你们!清风拜托!”
或许,与其寻找,不如继续让其保持着神秘。如此一来,这股“清风”才能吹得更远、更久。
此前报道
《捐助十年不断,神秘济南好人“清风”在哪?受助者们想找到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杰)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