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讲解员”为什么这样红
2019-10-21 10:05:08  来源:央视网  作者: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我心永红——沂蒙精神访谈录”系列报道。记者践行“四力”,蹲点采访,通过镜头和笔,追寻沂蒙精神的历史脉络和时代内涵,呈现沂蒙革命老区人民群众永远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封

工作10年,讲解16000多场次;每年背十几万字的讲解词,学习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天都要学习掌握大量相关背景知识……这是一名金牌“红色讲解员”的“标配”!

9月21日,“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颁奖典礼在济南举行,来自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讲解员王皓琳、张瑞洁等10人获得“金牌专业讲解员”。10月10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一行三人从济南奔赴临沂,采访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讲解员张瑞洁、王皓琳。

10月11日,在沂蒙革命纪念馆前,张瑞洁(左)接受记者采访。

张瑞洁是土生土长的临沂人,家就住在革命烈士陵园附近,从小就对革命英烈无限崇敬。正是出于对沂蒙这片热土的依恋,她放弃了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安心在家乡做一名红色讲解员。她是振兴沂蒙劳动奖章获得者,从业10年来,已讲解了16000余场。她说,每一场讲解对我来说都是神圣的体验,都是信仰的召唤,“我想把红色故事讲给每一个人,让沂蒙精神深入人心”。

在“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中,张瑞洁之所以脱颖而出,靠的是对红色故事《半条军毯》的挖掘能力。

2014年9月,李美林老人抱着一条毯子来纪念馆找到她。老人是抗战老兵,17岁那年担任谷牧同志的警卫员。1948年初春,乍暖还寒,谷牧率部在野外扎营,他心疼年轻的警卫员李美林,让他和自己盖一条军毯,后来把毯子分成两块,送给李美林一半。在淮海战役中,炮弹碎片击中了李美林,恰巧打在了他背着的半条军毯上,虽遭重创,但经抢救活了下来。2009年11月,在谷牧同志遗体告别式上,李美林紧紧地抱着这半条军毯,悲痛欲绝,“老首长,是您救了我啊!”

张瑞洁深深地为《半条军毯》这个红色故事所感染。一条军毯,两处温暖,它承载革命军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这就是沂蒙精神在战争年代的真实写照。

点击浏览下一张

王皓琳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

王皓琳讲述的《大青山上的悲歌》是她爷爷的首长陈明与辛锐的故事。在讲解大赛中,王皓琳声泪俱下,感人肺腑。

陈明,福建龙岩人,抗战初期任中共山东分局党校校长,是党内不可多得的理论家。辛锐,出生于济南,抗战爆发后,辛锐到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并担任“姊妹剧团”团长。1941年3月,陈明和辛锐结为夫妻。1941年11月,日军在沂蒙山区展开了“铁壁合围”大扫荡,急行军途中,久别重逢的陈明辛锐夫妇,只能短暂眼神对视,便匆匆离去。谁知,这饱含深情的对视,这欲言又止的沉默竟成永诀。第二天,陈明在大青山突围的战斗中壮烈牺牲。陈明牺牲时,辛锐也身受重伤。日寇包围了上来,担架上的辛锐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站在松柏掩映的烈士墓前,王皓琳深情地说,陈明与辛锐这对革命伴侣,在沂蒙山区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战歌。爷爷常对她说:“妮儿啊,爷爷讲的故事,你要记牢,赶明儿长大了,让人知道,咱共产党好。”

在两天的采访时间里,从张瑞洁、王皓琳身上,我们发现,这种已经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正是她们成长为优秀“红色讲解员”最闪光、最能打动人心之处。

Copyright © www.sd-ai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 最佳分辨率1440*900 IE最低兼容8.0版本 鲁ICP备1103577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