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太介绍当年战友
李子太的纪念章
最近几天,东昌学院教师黄福伟发的一条朋友圈,引起了很多好友的关注。
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奖章、浙江军区“第七军团”英模代表会议纪念章、二十二军第二届英模代表会议纪念章……这些见证荣光的留存,历经岁月风雨,依然闪闪发亮。
纪念章的主人,是黄福伟的姑爷爷——91岁的李子太。
在黄福伟的印象里,姑爷爷一贯低调,多年来对自己的革命经历少有提及,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那些纪念章,这带给他和好友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8日下午,听说记者想了解当年那段历史,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李子太才打开话匣子,几个小时的采访中,他面容平和、语调平静,从参军前历经的苦难和参军后壮怀激烈的故事,都是在这安静的氛围里一一道来。
少小离家颠沛流离
参军之前没少受苦
1942年麦收后,鲁西北大旱。
当时,即便在好年月,收成也不好,这样一来,未来更加难料。
和许多家庭一样,李子太一家觉得不能再坐以待毙。
于是,14岁的李子太跟着父母,带着三个年幼的妹妹,从现在的梁水镇安太集出发,去了济南。
一家6口人挤在一间很小的出租屋里,每天早起,父亲和李子太出门打零工。
“给一家面粉厂装卸车,一袋面48斤,一次背4袋。一趟挣两毛钱。”李子太说,往往是一天下来,挣的钱只够买半斤玉米面。
重体力活儿,挣得又少,时间不长,一家人觉得撑不下去了。简单变卖了点东西后,一家人去了东北。
在沈阳(当年称奉天),父子二人分别去了一家纺织厂和铁工厂。
“当时,几乎所有工厂都是日本人开的。”李子太说,工作环境和条件都很一般。
13个月之后,受形势所迫,李子太抱着“宁当劳工不当‘二鬼子’”的念头,去了一家工厂当劳工。
“厂子里夏天热得受不了,冬天冻得受不了,高墙上架着电网,感觉就像是监牢。”李子太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和一位工友在一个凌晨,果断逃离了此处。
动荡年月,老百姓的所谓逃离,不过就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此后,李子太又去了另一家工厂谋生,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
工厂没了,日子还得继续。17岁的李子太开始做点小生意,此时,父亲已经回到老家种地,一大家子人的生活重任,就落在了李子太肩上。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46年麦收之前。
1946年,和周边很多地方一样,解放后的安太集已经开始土改,李子太一家从东北回到老家,每人平均分到3亩地。
对老百姓来说,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意味着好日子开始了。但保卫好日子,还需要一个过程。
抱着一个朴素的信念,在1947年秋天大参军的时候,李子太光荣入伍了。
奋不顾身出生入死
峥嵘岁月平静言说
在李子太平静而又思路清晰的讲述里,无论是在参军开始时的华野新兵二团,还是在之后的华野三纵8师22团一营一连,那个有名的“人民英雄连”,甚至在之后准备打金门的时候,战斗都是平淡无奇的转战、迂回、突击……不过,梳理李子太走过的路线,听他那些看似平淡的经历,还是能看出其中出生入死的艰险和奋不顾身。
漯河阻击战后过黄泛区,李子太感受到的是满目黄沙。
打完开封,掩护伤员过黄河,炊事员去井上打水时与敌方伙夫相遇,才知道两支队伍离得这么近,于是不免又是一场战斗。
解放济南,李子太所属连队作为突击连,一直冲锋在前。
淮海战役中,有一次遭遇敌军飞机轰炸,李子太被炮弹击倒的瓦砾掩埋,幸亏当时躲在了一个磨盘底下。
在淮海战役结束前一天的一次战斗中,李子太等11人作为突击队冲在最前头,前方碉堡内,敌军火力太强,很快身边就倒下5名战友。冲到第二战壕时,又有3名战友在身边倒下,李子太和剩下的两个人,还是继续往前冲。此战打到天黑,第二天一早紧急转移,他和战友抓起窝窝头,边吃边跑。
巢湖练兵后,胜利渡江,一路南下,此后,宁波休整,准备解放舟山群岛。
有一次,要攻占一个小岛,一个班乘坐一艘小船,战士们拿着铁锨,使劲帮着船老大往前划,登陆之后发现电灯亮着,马拴着,但一个人影也没有。于是,他们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搜索。
……
这些战斗中的惊险,李子太讲得很少。同样,对于自己获得的荣誉,他同样讲得很少。事实上,1947年参军的他,1948年就入了党,1951年作为人民英雄连代表,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浙江军区“第七军团”英模代表会议,并在此后,分别在上海和武汉进修。
看淡生死深藏功名
时隔多年犹记战友
1964年,李子太以连指导员的身份转业回到地方,在闫寺任区委委员和财贸教导员。直到1985年退休,他再没离开闫寺。
“多年来,通过和他接触,以及听长辈所说,姑爷爷给我留下的就是一个异常低调的形象。”黄福伟说,老人历经战争岁月,早已看淡生死,所以也就对名利毫不关心。有时试着和他谈及以往的战斗经历,老人总是说,这有什么好说的。
“这么多年,他没跟别人提过此事,也从没提过什么要求。在他看来,很多战友都在战斗中牺牲了,自己还活着,又有什么要求好提呢?”黄福伟说,前一段时间退役军人登记身份时,他向李子太提及此事,老人也是一摆手。
“那就是一些经历而已。”面对记者,李子太说,当年自己算不上什么战斗英雄,与身边的很多英雄模范相比,也差得很远。老人摆手说,比起那些为了解放事业牺牲的先烈,自己那些荣誉啊,就不要提了。
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李子太才找出当年的一些纪念章,一一说明它们的来龙去脉。
往昔的光荣不想再提,但那些故人,老人都还记得很清楚。很多战友的名字,一些战斗英雄的事迹,李子太都能讲得很详细。他还特意找出一些老照片,逐一介绍自己的战友,仿佛那些年轻的面孔就在眼前,就在他的身边。(全媒体记者 赵宗锋 赵艳君)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