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际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会议在济召开 共话泉水保护与申遗
大众网济南9月7日讯 今天上午,第二届国际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会议在山东大厦召开。13个国家19个泉水城市(团组)和知名文化遗产、水生态、岩溶水等方面的专家与会,为济南泉水保护与申遗出谋划策。
与会嘉宾共话泉水保护
会上,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马承新介绍,这些年来,为了保护地下水能够持续喷涌,济南市广蓄水、储河水、保泉水,完成了全域重点四流带四线的划定,全省建成南水北调的大动脉,将黄河水、长江水源源不断的送到济南,实现了济南水、长江水、黄河水互联互通、联合调度。
据了解,自去年9月份,济南市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年会暨济南泉水文化景观保护国际研讨会,并与许多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后,一年来,济南围绕泉水保护做了大量工作。济南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大部制改革方向,组建了市城乡水务局,统筹城乡涉水工作,建立了大水务工作格局,为在更大领域内更好地推进泉水保护和水资源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修订了《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编制了《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划定了保泉生态红线,建立健全保泉法律法规,泉水保护利用的法律法规基础更加稳固;加强泉水源头——南部山区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五库联通,优化水资源配置,多措并举抓保泉,实现了泉水连续14年喷涌;提升泉水景观和保泉环境,提高泉水保护和利用效能,济南成功进入国家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行列;积极挖掘和弘扬泉水文化,推动泉水申遗。
“泉水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在此次联盟会议上,前来参会的外宾积极为泉城建言献策。澳大利亚郡德勒普市市长特洛伊·佩卡德毫不吝啬地介绍了郡德勒普市保护自然景观的经验,“郡德勒普市跟各个利益相关方,包括一些坚定的社区志愿者,来共同保护湿地自然公园和河道。”在特洛伊·佩卡德看来,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让世界的泉水名城都加入到建立生态城市的队伍中,共同分享如何保护高质量的泉水和流域的方法,还可以交流不同污染源的控制和解决方法。
今年已86岁的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士卢耀如在会上回忆起自己与泉城济南的种种故事。1975年,卢耀如一行人就曾包过飞机,拍摄明水一带地下的涌泉沼泽地,1976年,一份反映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大图册被送到澳大利亚悉尼,受到国外的地质学界欢迎,图册中就包括明水的涌泉沼泽地。“好多年以前我就想,我们中国华北地区,应该有一个世界喀斯特的遗产。这个遗产是什么?就以济南泉群为代表。”卢耀如希望能够为济南泉群申遗付出一份努力。
记者了解到,会议期间,嘉宾还前往济南泉水景观带,考察济南特有泉水景观、街巷以及大明湖“一城山色半城湖”等景观,并体验济南泉水文化,感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水民俗风情,探索济南泉水形成的奥秘。(大众网-山东24小时记者
张玛睿)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