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面深化改革 搭建主体框架(警句格言中的二○一六③)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中的这两句诗,曾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引用。
两年前,习近平在接受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4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30多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今后,我们还将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经历2014年的开局之年,走过2015年的关键之年,进入了2016年的攻坚之年。2016年,全面深改迎来“施工高峰期”,主体框架逐步搭建起来。
全面深改提质加速
2016年,很多改变令人印象深刻。
海南省海口市的王德旺掩饰不住惊喜,“早上刚送交材料,下午就通知我,食品经营许可证办下来了”!
天津市宝坻区副区长艾玉昆肩上的担子重了,“当了河长,要被考核,考核成绩还要排名”。
重庆市九龙坡区的王波感受到了温暖,“户口可以从农村转到城里了,孩子上学方便多了”!
2016年,全面深改进入“加速度”。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户籍制度改革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改革勇于破除阻力,提升“含金量”。
2016年,全面深改既全方位推进,又有所侧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以及军队等方面的改革框架逐步搭建起来。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主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攻方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未来应最大限度地排除改革阻力,在关键部位上进一步取得实质性突破。
改革督察成为常态
“环保部约谈某市市长……”这样的报道,在两年前,总能成为新闻头条,而如今,约谈、问责已经常态化。近日,环保部发布消息称,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北京、上海、湖北等7省(市)实施督察,约谈1100人,问责687人。
2016年,督察成为推进改革的着力点。
1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指出,对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要结合本地实际实化细化,时时关心,时时跟踪,盯住不放,狠抓落实。要把改革督察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大督察工作力度。
7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改革督察情况的报告》。会议要求督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不是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不是以改革促进派、实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严和实的作风谋划改革、落实改革。
2016年,各领域的改革督察密集推进。8月,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全面启动,督查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在内的23项重点内容。12月,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督察组,对12个省(区、市)法院落实司法责任制等改革情况进行实地督察。
民生导向更加清晰
年末岁尾的两场重要会议,在寒冬中格外温暖人心。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12月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对楼市改革进行定位。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12月2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将6件百姓普遍关心的事定义为民生“大事”。
2016年,改革的民生导向更加清晰。
12月5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改革的“四个有利于”,其中之一是“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
获得感无疑是这一年全面深改的关键词。“奇葩证明”不断废止,“办证多”“办事难”问题得到遏制;农业户口全面取消,户口本不再成为阻隔城乡的高墙;身份证、驾照可异地办理,省去往来奔波;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取消,“看病贵”局面进一步缓解……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郑重宣示,也是全面深改的努力方向。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