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团结铸就“新的生命”
2016-10-25 17:01:48  来源:央视网  作者: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没有这种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团结,中国革命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令人回想那段苦难与辉煌的岁月,追念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往事。

1936年底,在谈起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陈云感慨:“红军兵心之团结及士气之旺,为国内任何军队所不及。”红军团结的根源在哪里?在于官兵尤其是红军将领信念坚定、认识一致。当时大家尽管不知最后落脚点在何方,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但都坚信只要“跟着走”,跟党走,就浑身充满了力量,就一定能胜利。正所谓“德同而相聚,志同而道合”,“道”一致了,团结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长征期间,各路红军尽管作战任务不同,面临困难各异,但不论什么情势,指挥员的团结都是“铁板一块”,从而凝聚起巨大的向心力。当年,“朱毛”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敌人闻之丧胆。邓小平、刘伯承搭档13年,留下“刘邓间难以放进一个顿号”的佳话。然而,“英雄所见”也未必全都“略同”,团结不等于没矛盾,“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纵观长征中“草地党支部”会议不难发现,在出现不同意见时,大家都能善于依靠学习统一思想,依靠集体形成决议,依靠实践做出检验,“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讲团结,就是服从大局,不讲条件。长征途中的无数次战斗中,各级指挥员服从命令从不讲条件,让打掩护就用尽全力,哪怕拼光了部队;执行任务绝不打折扣,让打主攻就亮剑疆场,哪怕突围方向是“铁桶阵”。当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时,部队供给极度困窘。先期抵达的红二十五军知道后,立即将自己部队的绝大部分积蓄送给中央红军。正是因为红军全体指战员的心里都装着红军这个大集体,才使红军在“四面受制”的情况下胜利完成战略大转移,才使红军团结如一人,把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了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条件和环境已远非当年革命战争年代可比。但为了“大我”,舍弃“小我”,永远是伟大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丹青难写是精神”。对于遵义会议的意义,时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曾说:“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这“新的生命”,既来自正确路线,更在于建立在正确路线之上的全党团结。而后者,不正给了我们走向复兴最深刻的历史启示?(李秦卫) 

Copyright © www.sd-ai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 最佳分辨率1440*900 IE最低兼容8.0版本 鲁ICP备11035775号-5